天天快看点丨“你们真是老百姓的守护神!”——贵州省地矿局114地质队成功预报并避让岩体崩塌地质灾害纪实

2023-07-06 11:37:43    来源:天眼新闻

山崩地裂,排山倒海,震天动地,石滚尘飞,10余层楼高、3万多立方米的岩体轰然崩塌……这是近日发生在金沙县安洛乡的一起地质灾害的震撼场面。


【资料图】

由于贵州省地矿局114地质队监测准确,预报及时,处置得当,当地政府提前撤离了群众,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14地质队作为金沙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单位,以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地方民生为己任,抽派技术骨干组建保障工作组,常年驻守当地,协助金沙县政府开展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昼夜监测巡查及抢险救灾工作。

金沙县安洛乡作为地灾高风险区域,是保障工作组“关注”的重点乡。该乡煤炭资源丰富,全乡煤炭资源开发成为支柱产业。煤矿开发为地方发展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字岩”,形如其名。呈“一”字型南北展布,高约100米,宽约500米,顶部岩石裸露,形成高约50米的陡崖。因常年的采煤工程活动影响,导致顶部陡崖多条裂缝不断发育,逐渐形成了地灾隐患。在地表覆土及植被的“掩护”下,灾害隐患点隐蔽性强,识别难度大,但却一丝一毫都没有逃过114地质队技术人员的“火眼金睛”。

2009年,安洛乡大贤村大水井组“一字岩”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被纳入了台账管理,114地质队协助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及矿山企业组织群众开展长期监测,定期检查、随时报告,十几年如一日地维护着“群测群防”的大网。

2022年10月,“一字岩”出现零星落石现象,保障工作组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经调查发现“一字岩”崩塌变形加剧后,现场人员立即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动态监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迅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划定潜在威胁范围,并协助金沙县政府立即组织受威胁村民15户31人紧急撤离。

2022年10月14日上午7:33分、11月15日中午12:02分和11月17日上午11:05分,“一字岩”接连发生三次岩体崩塌,方量超11000立方米。因威胁范围内的村民及时撤离,避险成功,未出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重点隐患,重点防”。接二连三的崩塌灾害发生后,“一字岩”崩塌地质灾害详细勘查评价工作启动。

114地质队在“一字岩”区域内采用传统技术结合机载遥感、数值模拟等多方法多手段,查清了地质灾害特征,精准识别了4处隐蔽隐患点,精准圈定了危险范围,采取了被动防护网进行防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风险区采用刚性格栅进行封控管理的方案,切实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治理依据。

与此同时,保障组配合地方政府安装了10台监测设备,对危险区进行严格的封控管理,防止周边村民因采药、耕种等生产活动误入危险区,并计划对危险区内耕地有序进行流转,确保危险区内无人员居住和流动。

“端午水涨,处处水淌”。今年端午节前两天,由于持续降雨,地下水不断下渗,加剧了“一字岩”岩体变形,导致岩体局部松动、剥落,诱发了这场突发性的山体崩塌。

2023年6月20日上午10时40分,“一字岩”出现岩体零星掉块情况,金沙县副县长尚金海闻讯,立刻率能源、自然资源等部门及114地质队保障组成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处置工作。

11时10分,伴随着震天撼地的巨响,五十余米高的“一字岩”局部山体发生崩塌,刹那间,山崩地裂,乱石飞滚,响声如雷,尘土漫天,垮塌岩体近3万立方米。由于前期监测准确,预警及时,处置到位,经过现场核实,此次崩塌地质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114地质队党委书记、队长李应涛,在指导保障组开展应急抢险工作时强调,地灾抢险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要坚决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保障到位,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技术支撑,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14地质队党委委员、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何旭东同志介绍,本次崩塌地质灾害的成功避险,不仅是114地质队保障组排查精准,预警及时,更主要的是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地方职能部门的快速反应。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伴随着汛期来临,又到了一年中的地质灾害高发期。

据悉,114地质队今年共承担12个县(市、区)地质灾害技术保障工作,截至6月,开展隐患排查850余处,开展应急调查80次,成功避让人数1100余人,减少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目前,该队50余名精兵强将正24小时值守在防灾减灾一线,当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通讯员 杨瑛 赵云龙

编辑 谢国欢

二审 孟锦群

三审 唐正平

关键词: